奮力書寫教育強市建設的時代答卷丨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攜手共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編者按: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為一個單獨部分,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全面而系統的部署,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堅突破的奮斗之年。全市教育系統要錨定教育強國目標,更加堅定信心、迎接挑戰、大有作為,回答“強國強市建設,教育何為”的時代命題。
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華龍教育共同推出《奮力書寫教育強市建設的時代答卷——重慶教育系統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特別報道》,邀請市教委及有關直屬單位、區縣教委(教育局、公共服務局)、在渝高校有關負責人,通過系列筆談的形式強學習、談感想、話發展,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期待,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強市建設的時代答卷。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決策,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教育肩負重要使命,根本目標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是要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推進學校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治理現代化,既要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要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
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核心在于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提升。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場所,立德樹人是根本,必須創新育人模式,優化教學方式,切實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追求卓越,做到卓而不凡、越而勝己,牢固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抱負,堅守三尺講臺,始終如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堅持不懈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和內容,一心一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建設卓越課堂,需要教研工作的專業支撐。思路決定出路,觀念引領發展。廣大教研人員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突出全面育人研究,加強關鍵環節研究,創新教研方式,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書育人能力;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教育管理決策,提高咨政建言水平。
建設卓越課堂,需要教師隊伍的擔當作為。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力量。廣大教師要立足課堂、靜心思課、潛心鉆研、精益求精,執著于課堂全要素、深耕于教學各環節,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保持“備、教、學、評”一致性,以熱愛教育的定力、追求卓越的擔當、淡泊名利的堅守,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建設卓越課堂,需要交流互鑒的平臺支持。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依托全市中小學優質資源,發起成立若干個基于共同愿景和價值追求的中小學校發展共同體,深化交流互鑒、實現協同發展正逢其時。共同體將深度聚焦教育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優先事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合力開展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研究,不斷推進資源聯通、信息暢通、理念融通,為全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做出新貢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期待全市更多有教育理想、教育主張、教育追求、教育情懷的校長帶領中小學校加入到我們的隊伍當中來,攜手共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努力譜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