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獎勵結果公布
日前,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通報了第七屆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獎勵結果,共有390項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獲得獎勵,其中一等獎84項、二等獎121項、三等獎185項;按成果類型分,決策咨詢類成果32項、著作類成果93項、論文類成果265項;按教育類型分,基礎教育類成果202項、職業教育類成果95項、高等教育類成果93項。
據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介紹,根據《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規定,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選獎勵活動每五年一屆,獲獎成果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頒發證書,迄今已成功評選了七屆。由于組織嚴密,評選公正,獲獎成果都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本次評選活動于2023年上半年開始啟動,實行限額申報,參評成果通過二級管理單位初評推薦,共報送966項,其中區縣(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報送490項,本科院校248項,高職院校185項,直屬單位43項。經過資格審查、專家初評、專家復評、結果復核、網上公示等環節,最終評選出獲獎成果390項。總體上看,本次評選活動與往屆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質量導向。堅持以成果質量和實際貢獻為核心評價標準,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嚴格堅持政治標準與學術標準的統一,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學術原創性和實際應用價值。
二是更加突出組織創新。實行限額申報分級推薦確保參評成果質量水平;實行分類評審,按成果類型和教育類型分組評審,確保評審標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嚴格選配評審專家,充分考慮專家來源單位、教育類型、學科專業領域等因素,在全國范圍內選配知名專家,確保評審專家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三是更加突出公平公正。自活動啟動以來,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教委主要領導重要批示精神,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執行同行評審制度、專家回避制度、過程保密制度、結果公示制度和異議申訴制度,起到了加強學術規范、維護學術道德的作用,使得淡泊名利、潛心鉆研、厚積薄發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能夠脫穎而出。
參評單位和有關專家普遍反映,本次評獎工作準備充分、組織嚴謹、方法科學、結果公正,排除了非學術因素干擾,營造了良好的學術生態,具有榜樣和標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