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等7家主流媒體報道2023年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學員開班儀式暨通識培訓活動
2023年12月9日,2023年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高中、初中)學員開班儀式暨通識培訓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本次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重慶日報、中國教育報、科技日報、人民網、光明網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
報道內容摘編如下:
開班儀式由市教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劉雅林主持,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向斌、市教委科技處副處長劉期烈、重慶郵電大學空間通信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凱、重慶郵電大學空間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吳靜、市教科院創新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楊穎出席,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學院副院長張紅升教授做主題報告,各合作高校、項目高中、項目初中的指導教師及新入選“雛鷹計劃”的高中、初中學員參加。
市教委基教處向斌處長強調,基礎教育階段是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識別發現和選拔培養創新人才的黃金時期。著力構建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將為國家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播下創新的種子。“開展青少年創新教育是重慶市教育系統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的特色舉措。”向斌認為,此次“雛鷹計劃”讓中學生創新后備人才走進大學、科研院所,能夠有效實現高校、高中、初中的學段銜接,推動創新后備人才的接續培養,相信可以培育更多的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創新后備人才。
會上,市教委科技處副處長劉期烈對優秀項目的展示進行了點評,他肯定了雛鷹學員因事制宜的研究方法、團結合作的協同精神,鼓勵學生們在科研的道路上繼續努力:“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前進的動力。”
市教科院副院長劉雅林表示,“雛鷹計劃”是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成功嘗試。在市教委的領導下,市教科院、市青少年創新學院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和中學之間的互聯互通“橋梁”,整合資源、凝聚合力。“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雛鷹計劃’必將培養出更多的青少年創新后備人才,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人才支撐。”
活動中,新學員們觀摩了三組優秀項目的成果匯報展示,還走進重慶郵電大學空間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參觀學習,深度體驗前沿的科研項目,讓學員們與機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知識有了近距離的接觸,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強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重慶日報:培養青少年創新人才,706名中學生入選2023年“雛鷹計劃”
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10&id=1768933
中國教育報:706名中學生入選2023年重慶市“雛鷹計劃”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12/t20231211_2111129225.html
科技日報:培養青少年創新人才 706名中學生入選重慶市“雛鷹計劃”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12/5a3d2103e6c24ea1b56414327bc1e5e7.shtml
光明網:科普基地厚植科創底色 助力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
上游新聞:“紙上談兵”變“線下實操” 博士給青少年們上了一堂科普課
人民網:706名中學生入選2023年“雛鷹計劃”
http://cq.people.com.cn/n2/2023/1211/c365402-40673115.html
重慶市政府網:2023“雛鷹計劃”啟動 12年培養學員3526名申請專利58項
https://weibo.com/5147472080/NwuH6lq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