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榮獲多項重慶市教學成果獎
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2021年重慶市教學成果獎勵的決定》,我院在2021年重慶市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斬獲佳績,共取得33項獎項。市教科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13項,包括基礎教育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職業教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高等教育二等獎1項;作為合作單位獲獎20項。相較于上一屆市級教學成果獎我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9項和作為合作單位獲獎5項取得的成績,獲獎數量、質量明顯提高,取得歷史性佳績。
榮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是重慶市政府及其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對我院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成效的充分肯定。我院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做好教學成果獎的培育與推廣應用,催生出更多的標志性、代表性、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斷推進我院新型教育智庫高質量發展。
我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獎項的名單如下:
成果類別 | 成果等級 | 成果名稱 | 成果完成者 | 成果完成者所在單位 |
基礎教育 | 一等獎 | 數學文化提升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實踐探索與推廣 | 康世剛、張輝蓉、陳祥彬、陳婷、王小燕、陳思怡、張煥顥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基礎教育 | 一等獎 | 新時代領雁工程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實踐探索 | 萬禮修、郭冬梅、黎聚才、江宏、李志輝、康世剛、周智良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基礎教育 | 二等獎 | 開口即美:指向美好生活的區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創新 | 鄧睿、孫曙、張詠梅、蒙石榮、張磊、徐杉、蔣莉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基礎教育 | 二等獎 | “一個都不能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教育管理監測的理論與實踐 | 鄧建中、賈偉、楊博、劉冰、駱淑琴、譚順祥、陳建平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基礎教育 | 三等獎 | 青少年創新素養CTA三維培育的重慶經驗 | 范卿澤、劉雅林、楊穎、王華、黃仕友、陳曉、劉冰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基礎教育 | 三等獎 | 中小學“滴灌?體驗式”法治教育區域創新實踐 | 鐘儒成、黎聚才、李祖秀、歐光琴、張坤、盧軍、周幫琴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津區教師發展中心、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教師進修學校、江北區鴻恩實驗學校、云陽高級中學校、墊江縣新民小學校 |
基礎教育 | 三等獎 | 基于混合學習的高中信息技術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 | 李曉平、張斌、尹黎力、曾維義、劉勇、袁明宏、趙霞芬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職業教育 | 一等獎 | 科研引領鏈式融合:基于國家試驗區的三峽庫區高素質農民育訓范式研究與實踐 | 蔡其勇、周永平、胡彥、沈軍、劉波、夏金星、趙福奎、林克松、屠明將、劉金堂、唐國雄、羅平、周德竹、陳久幫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重慶師范大學職教師資學院、巫山縣職業教育中心、三峽水利電力學校 |
職業教育 | 二等獎 | 嵌入思政·傳承文化·服務專業:中職英語全景式課程改革模式探索與實踐 | 傅渝稀、余正平、李英惠、羅慧、劉海霞、劉雪梅、崔艷、趙曉雪、肖雨欣、向靜、王新瑜、姚瑤、鄒佩君、李清華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兩江職業教育中心、九龍坡職業教育中心、龍門浩職業學校、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職業教育 | 三等獎 | 中職課程思政“三融入三繪制三著力”教學改革創新實踐 | 趙仕民、譚莉莎、楊昌義、譚轢紗、謝紅、敖姍嫦、王勇、周憲章、夏惠玲、劉波、聶明霞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渝北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北碚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市藝才高級技工學校 |
職業教育 | 三等獎 | 引領區域中職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研究與實踐 | 姜伯成、謝紅、譚紹華、彭茂輝、邱孝述、張揚群、劉友林、付勇、周劼、羅艷、傅渝稀、彭華友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渝北區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工商學校 |
職業教育 | 三等獎 | 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桑榆尚學”老年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胡彥、李志輝、陳明建、屠明將、張俊生、楊瓊霞、沈雪梅、劉利娜、陳俊琦、費明衛、肖成英、魯健、陳小紅、江媛媛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渝中職業教育中心、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北碚職業教育中心、渝中區山城老年大學 |
高等教育 | 二等獎 | 地方高校建筑產業化人才“四鏈聯動”分類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 鄧成超、史靖塬、劉幼昕、蔣凱、侯忠偉、蔣學皎、周小祥、高露、黃藝、馬健、周筠 |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