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報道重慶市第二屆青少年創新教育大會
12月28日,重慶市第二屆青少年創新教育大會開幕,人民網進行了報道。市教委副主任鄧睿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主持會議。本次會議主題為“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與創新教育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以及全市22所“雛鷹計劃”項目學校、68所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師生代表出席,共同探討創新人才培養話題,促進創新教育交流合作。
西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段書凱以《發展AI核心技術,引領教育變革》為題,做了主旨報告。北京理工大學教務部部長栗蘋、北京八中副校長張春林、深圳市教科院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基地主任黃愛華、重慶大學光電工程學院教授林曉鋼,圍繞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做了專題報告。
重慶市教委批準設立重慶市青少年創新學院(下稱“創新學院”),負責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研究和模式探索。2011年,創新學院組織多所高校、實驗室和高中學校聯合啟動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目前已取得多項成果。在課程領域,創新學院結合重慶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資源開設優勢培養課程,開發6門通識教育課程、60余門專業拓展課程、41門精品選修課程、20余門地方特需課程和11門實踐體驗課程。目前,學院已成功形成了創新人才培養學術成果集群,促進了創新人才培養學員個性發展。2011年以來,學院累計培養學員3029人,學員取得研究成果868項,380多名學員進入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等高校自主招生范圍,部分學員在橋梁工程、物聯網開發、航空飛行器設計、生物多樣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院還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特色培養課程,自主開設哲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領域培養課程。重慶市教委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施,創新學院具體組織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包括遴選高校實驗基地、高中項目學校,組織項目申報、評審及學員選拔等,高校聯合高中項目學校培養學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提供實踐平臺,共同構建起創新人才培養多方協同支持體系,為學員提供認識科學、參與科研、體驗科技的平臺和資源。在搭建了創新人才培養多方協作機制方面,重慶大學等10所高校、輸配電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37個實驗室、長安集團研究院等13個科研機構、隆鑫集團等29個高科技企業、重慶自然博物館等49個科普教育參與創新人才培養,構建起資源豐富、體系開放、指導有力的創新人才培養陣地。相關高中項目學校與高校成立67個學科指導小組,開發出生物多樣性研究、光電技術、基因工程、航空航天、建筑城規、臨床檢測、物聯網技術以及垃圾處理等創新人才培養課程300多門,41門課程被重慶市教委確定為“重慶市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